中文字幕影视,欧美一级二级在线观看,av在线激情,亚洲国产福利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亚洲午夜视频在线,日本在线不卡二区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yè)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wǎng)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法治聚焦 >> 法界

法界

中國發(fā)生多起環(huán)境公共事件 公益訴訟主體存爭議

來源:光明日報     日期:2012-02-02         閱讀:3,502次

近年來,發(fā)生在我國的多起環(huán)境公共事件,如紫金礦業(yè)污染事件、康菲溢油事件等,以及三鹿奶粉等危害公共利益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斷刺痛著公眾的神經(jīng)。人們期盼著能有人或組織站出來,基于公益而提起訴訟。

但是,由于始終沒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公益訴訟在我國只能艱難探索。誰能代表公眾提起公益訴訟?社會各界普遍呼吁盡快在法律中明確公益訴訟制度。

作為回應,2011年10月首次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公益訴訟制度。草案規(guī)定:對污染環(huán)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有關機關、社會團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黃麗滿認為,民訴法修正案草案對公益訴訟的大門已經(jīng)敞開,但是草案中涉及公益訴訟的規(guī)定僅此一條,關于公共利益的內涵及受理范圍、提起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訴訟濫用的防范等問題還有待明確。

究竟由誰來提起公益訴訟更合適?對此,法律界和實務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檢察機關是否可作為起訴主體?

“公益訴訟的主體問題,是公益訴訟制度首先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弊罡呷嗣穹ㄔ褐袊鴳梅▽W研究所所長羅東川對草案中由“有關機關和社會團體”提起公益訴訟的表述表示認同。

“不過,‘有關機關’應首先明確為是檢察機關,這有利于檢察機關的職能拓展。但問題是,檢察機關做原告,那法律監(jiān)督誰來做?這就涉及到檢察機關作為原告和作為法律監(jiān)督主體的重合問題。”羅東川說。

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擔任原告,引起了法律界的一些爭議。反對的聲音認為,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jiān)督機關,它主要對法院裁判的結果和訴訟當中的違法行為進行監(jiān)督。而在民事訴訟案中作為原告起訴則與其監(jiān)督職能形成權力上的沖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戴玉忠就表示,民事訴訟本來是平等主體之間解決民事權益糾紛的訴訟,檢察機關處于監(jiān)督地位,再以原告的身份起訴,這對被告不公平?!霸僬f,有些公益案件,政府可能是侵權行為人或者是共同侵權行為人,在我國的國情下,檢察機關是不能起訴政府的?!?/p>

不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湯維建則認為,檢察機關應當具有作為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

在他看來,檢察機關是憲法所確立的專門法律監(jiān)督機關,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是其天職。檢察機關代表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提起公益訴訟,不僅具有法律地位的保障,而且相較于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更具有提起公益訴訟的人財物等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賦予其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也不用擔心會濫用訴權或者造成訴訟地位失衡等問題。

個人能否提起公益訴訟?

不少專家提出,為了防止“濫訴”情況的發(fā)生,個人不應成為公益訴訟的訴訟主體。

還有觀點認為,由于公益訴訟涉及的是公共利益,而個人在訴訟中承擔相關訴訟負擔的能力有限,個人提起公益訴訟的積極性相對較弱,而組織,特別是公益性組織對于推動公益訴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建國表示,從長遠來看,賦予公民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建立我國的公民訴訟制度,也是必要的。“我認為,對‘濫訴’的擔心是不必要的,這可以通過設置前置程序,提高有關公民起訴的條件、設置行政處罰的前置程序等方法來解決。”

湯維建也指出,賦予公民以公益訴權可以有效地補充公共執(zhí)法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對公共執(zhí)法狀況進行監(jiān)督。隨著法治建設的深入進行,當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不法侵害,公民個人已不再是旁觀者,而是自覺地采取訴訟行動,投身于捍衛(wèi)公益的過程之中。對此,立法應當給予支持、鼓勵和引導。

那么,如何避免公民個人提起公益訴訟時可能導致的“濫訴”情況?湯維建表示,立法應當對公民個人提起公益訴訟加以適當調控,并設置相應的前置程序,對于濫用公益訴權的行為,也應當規(guī)定相應的法律責任。

行政機關通過訴訟規(guī)避責任?

草案中“有關機關”的表述不明確,是否包括行政機關,在專家學者中也引起了廣泛爭議。

在湯維建看來,行政機關不宜被賦于公益訴訟權。“行政機關在進行訴訟時,手握訴權和行政權兩種權力。這兩種權力混雜一起,對對方當事人而言,無疑是一種不恰當?shù)耐{和壓迫?!?/p>

全國人大常委會任茂東委員也表示,要防止有關機關因自身不作為、亂作為造成的監(jiān)管失控而導致的環(huán)境污染,而該機關卻通過訴訟規(guī)避責任。如康菲溢油事件的受害者完全可以向康菲公司索賠,也可以追究海洋局監(jiān)管失職的責任?!叭绻層袨^職嫌疑的海洋局提起公益訴訟,豈不滑稽?所以在設定公益訴訟主體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因素?!?/p>

不過,肖建國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他認為,立法應當明確規(guī)定有關行政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資格,這是因為:一、行政執(zhí)法權受地域限制,但提起公益訴訟不受此限制;二、行政機關掌握有關環(huán)境評價、監(jiān)測、檢驗、評估等方面的信息資料,收集證據(jù)的能力也比較高;三、行政機關提起訴訟,表明了政府的支持,法院在處理這類訴訟時,遇到的壓力和阻力相對較小。

他以環(huán)境公益訴訟為例介紹說,迄今為止,我國40多個環(huán)保法庭處理了12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其中檢察院作為原告的有6件,行政機關作為原告的有3件,這9件案件都以原告勝訴而告終。

任何社會團體都有公益訴訟資格?

民訴法修正案草案對有關社會團體可提起公益訴訟的規(guī)定,備受公眾和媒體好評。

實際上,社會團體參與公益訴訟在地方已經(jīng)有一些實踐經(jīng)驗。

2009年7月3日,中華環(huán)保聯(lián)合會代表江蘇省江陰市80多位居民向無錫中院提起環(huán)境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江陰港集裝箱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消除污染威脅。后在法院主持下,雙方達成和解,江陰港集裝箱有限公司停止鐵礦粉經(jīng)營業(yè)務,并將所有鐵礦粉清理完畢,徹底消除了污染源。這是我國目前為數(shù)不多的幾起以社會組織為原告的公益訴訟案件之一。

公益性組織是以促進和保護公共利益為宗旨的非營利性組織,例如消費者協(xié)會、殘疾人協(xié)會、少年兒童保護組織等。專家指出,正是由于公益性組織等社會團體是以推動和保護公共利益為目的,因此它們對相關公共利益更為關注,可以成為公益訴訟的積極推動者。因此,符合法定條件并符合本身章程目的的團體,應當具有公益訴訟的資格。

不過,肖建國強調,由于我國的社會團體眾多,發(fā)育不太成熟,情況復雜、良莠不齊。因此,有必要對可以起訴的社會團體進行必要的過濾和限制?!斑@種限制,可以通過民訴法直接由立法機關加以規(guī)定,也可以借鑒日本等國的做法,由立法者授權有關行政機關認定符合起訴條件的社會團體,定期公布、定期更換?!?/p>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