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影视,欧美一级二级在线观看,av在线激情,亚洲国产福利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亚洲午夜视频在线,日本在线不卡二区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yè)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yè)務研究 >> 專業(yè)論文

未來應收賬款保理業(yè)務的合規(guī)性風控要點

    日期:2021-11-10     作者:杜歆(法律合規(guī)業(yè)務研究委員會 上海格聯律師事務所)

     

根據筆者《關于商業(yè)保理公司以“未來應收賬款”敘作保理業(yè)務的合規(guī)性分析(法條與判例匯總)》一文,當商業(yè)保理以“未來應收賬款”敘做保理業(yè)務時,應當保證此類底層應收賬款已具備合理可期待性和相對確定性。

那么,在面對如戰(zhàn)略采購協議、年總量訂單等未來應收賬款基礎合同時,如何通過風控實現保理業(yè)務的合規(guī)性成為了重中之重。本文將通過分析“合理可期待性”及“相對確定性”的含義,引申相應風控建議。 

一、 “合理可期待性”和“相對確定性”的分析

(一)“合理可期待性”

目前法院對于未來債權大致分為兩類,即:

存在基礎法律關系的未來債權和無基礎法律關系的未來債權。

因此,我們可以將“合理可期待性”,總結為其“基礎法律關系”已經形成。雖然該基礎法律關系尚未實際履行,但該債權的實現是基于債權人對該基礎法律關系的未來履行;而無基礎法律關系的未來債權,本質上僅僅只是一種“戰(zhàn)略型”應收賬款,對債權人、債務人并無直接的約束力,此類應收賬款不屬于商業(yè)保理法律關系中適格的應收賬款。

實踐中,基于同一賣方連續(xù)提供同類商品、服務所形成的多個基礎合同項下的多筆應收賬款,買賣雙方基于交易習慣產生的應收賬款債權等,民事主體對該種未來債權具有合理期待的,則此種期待即成為一種期待權益,受法律保護。

因此,在判斷保理關系中底層債權債務關系“合理可期待性”時,應當考慮

該基礎法律關系是否已經于底層債權債務合同中設立,并通過商業(yè)習慣或其他盡調方式是否能夠判斷出該債權于未來實現的“合理可期待性”,在此情況下,債權人雖未完成全部給付義務,但至少應當完成必要的準備工作,合同目的實現的前期必要條件已經基本實現;

(二)“相對確定性”

未來應收賬款的“相對確定性”,應當基于該應收賬款是否已經具備了相應的“財產價值”。

實踐中,因未來債權不同于現實應收賬款債權,需根據基礎交易合同的交易對手、交易標的、債權性質等債之要素綜合判斷其是否具有相對確定性。如該種未來債權在債之要素上具有相對確定性,則對該種未來債權的期待亦成為合理,民事主體即可因此而生相應期待利益。

具體可通過如下兩個角度:

1、在上述具備“合理可期待性”的基礎上,該應收賬款已形成了必要的履行要件,即是否具備“確定的交易對手、交易標的、債權性質”等確定的債權因素;

2、從保理還款來源和應收賬款的關系來看,保理融資款的還款來源需對應確定的應收賬款(賬期對應) 

二、 對未來應收賬款保理業(yè)務的風控建議

商業(yè)保理企業(yè)在以“未來應收賬款”為底層債權敘作保理法律關系時,需對底層應收賬款合同中以下幾個要素進行判定:

(一) 債權人、債務人是否已經訂立了確定并合法的《買賣合同》或《服務合同》,該合同是否具備完整的債之要素

在債之要素方面,底層應收賬款合同應當匹配相應的具體訂單數據,單純的戰(zhàn)略采購協議、或不具備強制效力的采購意向合同,并不屬于具備完整債之要素的底層應收賬款合同。

但在通常情況下,供應商在簽署相應的采購框架合同時,其雖具備足夠的生產力,但資金流緊張,無法完成履行采購合同的前期必要準備工作。商業(yè)保理企業(yè)在以此類應收賬款敘作保理業(yè)務后,則應當建立完備的事后風控措施,并對供應商庫存、融資資金用途等作必要的關注。

1、 商業(yè)保理企業(yè)應當在保理融資后,對融資資金用途作必要把控,如關注此類融資資金是否專項用于該等應收賬款債權對應的對待給付之履行;

2、 商業(yè)保理企業(yè)應當對此類戰(zhàn)略采購合同項下未來發(fā)生的采購訂單、送貨單、收貨單等做進一步收集,以確保應收賬款債權真實發(fā)生;

3、 商業(yè)保理企業(yè)應當對單筆訂單所對應的應收賬款支付行為及時間做必要關注,在一般的采購行為中亦不會出現以年作為應收賬款支付賬期的情況,如以采購框架協議約定的年度最晚應收賬款結算時間作為底層債權到期日,則并不符合單筆應收賬款的事實賬期,存在被認定為“名為保理、實為借貸”的風險;    

(二) 底層未來應收賬款在設立時,是否具備該等債權履約的可期待性,包括債務人履行能力、債權人供貨或提供服務的能力

1、 商業(yè)保理企業(yè)應當關注供應商履約能力,如供應商歷史供貨記錄,尤其是與債務人間的歷史交易記錄、庫存現貨總量、庫存生產原料總量,必要時應對供應商的履約能力做謹慎分析,對于總資產明顯低于債權總額的,應當認定為供應商對應收賬款對應的對待給付不具備履約的可期待性;

2、 商業(yè)保理企業(yè)應當同時關注債務人的支付能力及方式,如債務人總資產、流動資產總額等資金能力數據,在無書面材料明確單筆應收賬款支付時間的情況下,應基于債務人的歷史采購與支付記錄,對債務人單筆支付賬期做合理評估;對于總資產明顯低于債權總額、或根據歷史交易記錄無法判定債務人單筆支付時間、甚至債務人已經出現大量需承擔不利后果的訴訟并已進入執(zhí)行程序的,則不能認定債務人對底層應收賬款的支付具備可期待性。 

(三) 放款后,商業(yè)保理企業(yè)仍應關注保理融資還款來源是否為上述具備“合理可期待性”、“確定性”的應收賬款回款,如應收賬款賬期為供應商單方面承諾、或由商業(yè)保理企業(yè)憑空推斷而出的,并不能當然得出保理還款對應應收賬款回款的結論,即賬期匹配。

在商業(yè)交易中,不乏處于強勢地位的債務人并不直接明示應收賬款到期日,此等情況下,不少商業(yè)保理企業(yè)則直接選擇自行確定保理融資期限,到期后直接向債權人主張還款請求權,此種模式存在被認定為因事實賬期無法對應保理融資期限,致其性質被認定為“名為保理、實為借貸”的風險。

實際上,商業(yè)保理企業(yè)可選擇降低對未來應收賬款的單筆融資額度,即以供應商在一定期間內的歷史供貨量為依據,合理評估供應商在處置底層應收賬款對應的給付義務時,在一定期間內會發(fā)生的應收賬款數額,并以該金額作為保理融資金額的參考標準;在對應金額的底層應收賬款已履約完畢時,可選擇以新產生的債權置換保理融資對應的原債權,以實現保理融資期限的存續(xù)。即,以“未來應收賬款”+“池保理”的方式,把控單筆融資額度,延長保理融資期限,降低事后風控成本。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