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影视,欧美一级二级在线观看,av在线激情,亚洲国产福利视频,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亚洲午夜视频在线,日本在线不卡二区

申請實習證 兩公律師轉社會律師申請 注銷人員證明申請入口 結業(yè)人員實習鑒定表申請入口 網上投稿 《上海律師》 ENGLISH
當前位置: 首頁 >> 業(yè)務研究 >> 專業(yè)論文

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當中若干問題的解釋

來源: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     日期:2011-06-29     作者: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 吳鵬彬


                                            

 

摘要:確認不侵權訴訟的本質是什么,提起確認不侵權訴訟的要件有哪些,如何確定確認不侵權訴訟的管轄,這些問題是該訴訟制度當中的關鍵問題。本文圍繞這些問題,以案例及法院司法解釋為依據,對該等問題作出了詳細的解釋。

關鍵詞:知識產權訴訟 確認不侵權 受理條件 管轄地

 

一,一個案例[[1]]

原告(上訴人)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以下簡稱社科出版社),被告(上訴人)是費德里克·沃恩有限責任公司(FREDERICK WARNE & COLTD)(以下簡稱沃恩公司)。原告社科出版社訴稱:其于20034月出版了一套彼得兔系列叢書,在叢書的作品名稱及封面、插圖上使用彼得兔、本杰明的兔子”(英文)等文字及繪圖。被告沃恩公司在中國注冊有第714505號、第713230號、第713229號、第713228號、第713224號、第713233號、第713227號、第713234號、第713231號等商標。20035月中旬,被告沃恩公司向原告的經銷商發(fā)函,并向工商機關投訴指控原告侵犯了被告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原告認為其完全是對原作品的直接使用,未侵犯被告注冊商標權。原告的使用并不構成商標使用,未造成公眾對商品來源的混淆和誤認。被告主張并投訴原告實施了侵權行為,致使原告的合法出版物的發(fā)行銷售被迫中止,原告的聲譽受損,已給原告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鑒于上述事實,原告向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原告的行為不構成對被告注冊商標權的侵犯。被告則辯稱:應該駁回原告起訴或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并且,被告提出管轄異議。

這個案子經過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一審,北京市高級法院二審,可以算是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的典型案例。

那么,到底什么叫作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按照 張廣良 教授在《我國確認不侵權之訴及其完善》一文當中的介紹,確認不侵權之訴亦稱為宣告式判決,其最大特點是法院對確認之訴的判決只有既判力沒有執(zhí)行力,美國1934年制定的《聯(lián)邦確認判決法》即規(guī)定,若雙方當事人請求確認各自權利或其他法律關系,法院有權作出相應判決,而不論當事人是否會請求給于進一步的救濟措施,英國專利法(1977)、商標法(1994)均對無端的侵權威脅規(guī)定類似的救濟途徑。[[2]]筆者認為,簡單的來講,確認不侵權訴訟就是有的權利人給其他經營者的相關合作伙伴或客戶廣發(fā)警告函甚至在媒體上刊登侵權警告的文章,導致其他經營者形象、聲譽甚至經濟利益均不可避免的受到損害;還有一些權利人不斷的向有關執(zhí)法機構進行投訴,要求追究他人侵權責任,從而導致他人頻繁的受到執(zhí)法機構的調查,整日忙于應付各種的執(zhí)法檢查,企業(yè)形象也受到很大損害,為了徹底的了結這種騷擾,一些被警告者或被投訴者即直接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法院確認其不構成侵權,這稱之為“不侵權訴訟”。按照最高法院的文件的措辭,這一制度設置的目的在于“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為貿易和投資提供安全寬松的司法環(huán)境?!?/span>

 

二,我國法院對于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基本規(guī)定

我國立法上并沒有具體的關于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受理條件的規(guī)定。最早引出這個問題,應該是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蘇州龍寶生物工程實業(yè)公司與蘇州朗力福保健品有限公司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案的請示,在這個案件的批復[2001)民三他字第4]當中,最高法院認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和第一百一十一條的規(guī)定,對于符合條件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本案中,由于被告朗力福公司向銷售原告龍寶公司產品的商家發(fā)函稱原告的產品涉嫌侵權,導致經銷商停止銷售原告的產品,使得原告的利益受到了損害,原告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原告在起訴中,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因此,人民法院對本案應當予以受理。本案中,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目的,只是針對被告發(fā)函指控其侵權的行為而請求法院確認自己不侵權,并不主張被告的行為侵權并追究其侵權責任。以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作為案由,更能直接地反映當事人爭議的本質,體現(xiàn)當事人的請求與法院裁判事項的核心內容?!边@個批復僅僅是針對專利的,但是,它毫無疑問是具有可參照性的。在此以后,各地法院陸續(xù)受理除專利之外的確認不侵犯商標權、確認不侵犯著作權等確認不侵權的訴訟。 2004 11 24 ,最高法院副院長曹建明法官在其發(fā)表的《知識產權保護要有新突破》的文章中也闡述道:“對當事人提出的確認不侵權訴訟請求,要以利害關系人受到侵權警告而權利人又未在合理期限內依法啟動糾紛解決程序為基本條件;……”,其用了一定的篇幅來講確認不侵權的受理問題。 2008 4 1 ,最高法院制訂的《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生效,其第152為確認不侵權糾紛:(1)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2)確認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糾紛、(3)確認不侵犯著作權糾紛。這個規(guī)定出臺以后,可以說我國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受理即開始有了明確的立法上的依據。這當中,最高法院還陸續(xù)就與確認不侵權訴訟有關的問題出具意見或答復。

三,提起確認不侵權訴訟案件的要件有哪些?

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向法院提起一個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筆者認為,首先它當然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的基本規(guī)定,也即提出訴訟的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有明確的原告、被告、訴訟請求等,至于其他特別的要件,筆者認為可以參照上述彼得兔案來確定。

在這個案子當中,一審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判決[[3]]認為:……被控侵權人提起確認不侵權之訴應當具備如下三個條件:(1)知識產權權利人已向其發(fā)出了侵權警告,而被控侵權人不承認自己的行為構成侵權;(2)知識產權權利人無正當理由延遲向人民法院起訴或向有關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投訴;(3)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此種延遲行為可能對被控侵權人的權益造成損害。對于符合上述條件的確認不侵權之訴,因雙方當事人之間切實存在民事爭議,應屬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圍。……”二審北京市高級法院判決維持一審判決。這三個要件是不侵權訴訟受理的基本條件,目前來看已經沒有什么大的爭議。

如何理解這些要件,筆者認為,以下兩點還需要作些詳細的解釋。

(1)       如何理解“知識產權權利人已向其發(fā)出了侵權警告”?

 對于這個要件,筆者認為,首先要分清楚,它是侵權警告還是合作的提議。如果只

是尋求合作,那么,不能視作侵權警告,當然也就不能據此而提起所謂的確認不侵權訴訟。

        其次,它是否包括不指名的警告。有的警告直接就發(fā)函發(fā)到對方甚至對方的上下游合作單位,直接指責某某存在侵權行為,要求停止侵權等,這類應該屬于典型的侵權警告,如果符合其他要件的話,一方應該是可以提出確認不侵權訴訟的。問題是,有的警告并不指名道姓,比如在王寅訴廣州市兆鷹五金有限公司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中,專利權人兆鷹公司就在《義烏商報》上發(fā)表《嚴正聲明》,聲明其是涉案專利的合法權利人,要求侵權商家立即停止銷售侵權的水煙筒產品,它并沒有指出誰是侵權者,“有關方”是不是可以提起確認不侵權的訴訟?這主要是關于民事訴訟法上“存在直接利害關系”的理解。對此,最高法院《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4]]的看法是,“除知識產權權利人針對特定主體發(fā)出侵權警告且未在合理期限內依法提起訴訟,被警告人可以提起確認不侵權訴訟以外,正在實施或者準備實施投資建廠等經營活動的當事人,受到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其他方式實施的有關侵犯專利權等的警告或威脅,主動請求該權利人確認其行為不構成侵權,且以合理的方式提供了確認所需的資料和信息,該權利人在合理期限內未作答復或者拒絕確認的,也可以提起確認不侵權訴訟?!?/span>

在兆鷹公司案子當中,一審金華中級人民法院判決[[5]]認為,“兆鷹公司為了保護其專利權,曾在王某經營廠址所在地以及經銷地的報紙上發(fā)表《嚴正聲明》,并多次對他人提起侵犯專利權訴訟,在當?shù)禺a生一定的影響。為了避免日后與兆鷹公司發(fā)生專利權糾紛,王某在研發(fā)出一種水煙筒的新型產品后,將自己研發(fā)產品的全部技術特征告知兆鷹公司,向其征詢自己的產品是否侵權,但兆鷹公司在收到王某的技術資料后,并未正式回函答復是否侵權,這使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專利侵權的法律關系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影響了訟爭產品的批量生產和銷售。因此,王某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有權對兆鷹公司提起確認不侵犯專利權的訴訟。”二審浙江省高級法院維持了一審判決,其進一步肯定道,“王某與本案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且其起訴同時符合有明確的被告、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以及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等條件,故原審法院受理本案,并無不當。”

綜合上述判決及最高法院文件規(guī)定,可以看出,目前司法實踐中,法院的觀點是,不指名的警告函也可以提出訴訟,但是,必須先發(fā)一個函件給警告者,如果得不到確認或明確指認為侵權,那么在符合其他條件的情況下,就可以提出確認不侵權的訴訟。   

2)怎樣才是無正當理由延遲起訴或投訴?

警告人發(fā)出警告后如果及時向法院提起訴訟或向行政、公安部門提出了舉報,那么,被警告人可以在訴訟或調查程序中行使答辯權利,并且法院或行政機關也將會對是否侵權做出一個明確的裁決,這樣的話,被警告人不能也無必要再提起一個確認不侵權的訴訟。但是,如果警告人在發(fā)出警告后不及時向法院提出訴訟或采取其他的法律措施,那么,對于被警告人來講,其處于一種不確定狀態(tài),法律必須給與其救濟之渠道。那么,警告發(fā)函后多長時間內未采取法律措施才認為是“延遲”?針對這個問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09 12 21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80次會議通過自 2010 1 1 日起 施行)首次作出了明確的界定,其第十八條規(guī)定,“權利人向他人發(fā)出侵犯專利權的警告,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經書面催告權利人行使訴權,自權利人收到該書面催告之日起一個月內或者自書面催告發(fā)出之日起二個月內,權利人不撤回警告也不提起訴訟,被警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請求確認其行為不侵犯專利權的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惫P者認為,這個司法解釋應該是可以供其他各類案件以參照的。

 四,如何確定不侵權訴訟的管轄?

知識產權確認不侵權訴訟應該如何確定管轄地?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與石家莊雙環(huán)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旭陽恒興經貿有限公司專利糾紛案件指定管轄的通知》([2004]民三他字第4號)認為,確認不侵犯專利權訴訟屬于侵權類糾紛,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確定地域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很好理解,其侵權行為地該如何確定?對此,北京高級法院在其裁定[[6]]中認為,“確認不侵權的訴訟請求,就其內容實質上是對其實施的某一行為是否構成對他人依法享有的某項權利的侵犯而向人民法院提出的一種確認請求。人民法院審理此種糾紛所適用的相關法律與審理民事侵權糾紛是一致的。因此,確認不侵權之訴屬于民事侵權糾紛,此種案件的管轄問題,亦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法律規(guī)定和司法解釋。就本案而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請求確認不侵權的具體民事行為發(fā)生在一審法院轄區(qū)內,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向一審法院提起本案訴訟符合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一審法院裁定其對本案有管轄權并無不當?!?/span>

關于管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被警告人提出一個侵權訴訟后,警告人是否仍可以提出一個侵權訴訟?如果可以的話,兩個案件如何處理?對此,最高法院司法解釋([2004]民三他字第4號)同樣已經作出了規(guī)定,其認為,“涉及同一事實的確認不侵犯專利權訴訟和專利侵權訴訟,是當事人雙方依照民事訴訟法為保護自己的權益在糾紛發(fā)生過程的不同階段分別提起的訴訟,均屬獨立的訴訟,一方當事人提起的確認不侵犯專利權訴訟不因對方當事人另行提起專利侵權訴訟而被吸收。但為了避免就同一事實的案件為不同法院重復審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移送管轄合并審理。” 最高法院關于在經濟審判中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guī)定第2條也規(guī)定,“當事人基于同一法律關系或者同一法律事實而發(fā)生糾紛,以不同訴訟請求分別向有管轄權的不同法院起訴的,后立案的法院在得知有關法院先立案的情況后,應當在七日內裁定將案件移送先立案的法院合并審理?!?/span>


[1].詳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4)高民終字第675號民事裁定書

[2].轉引自:張廣良主編 《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熱點專題研究》 知識產權出版社 173

[3].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2005)高民終字第00513號判決書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

詳見:http://www.ipinchina.net/v/Index.Asp?Id=500 

[5].怕侵權,先贏了不侵權之訴 詳見:http://www.ipinchina.net/v/Index.Asp?Id=853 

[6].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4)高民終字第675號民事裁定書



[版權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所有 ?2017-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