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后,中國法治史上的今天,其最顯著的標簽,必將是大刀闊斧的司法改革及與之相對的各項制度建設。而我們,法律人,正經(jīng)歷著這段歷史,并以行動撰寫它!
若干年后,中國刑事司法史上的今天,其最顯著的標簽,必將是人權(quán)的彰顯和與之對應的辯護權(quán)的加強。而我們,辯護人,正經(jīng)歷著這段歷史,并以行動撰寫它!
2014年,當司法改革的號角響起,當依法治國的序幕拉開,法律人,別再俯首前行!因為,這次,我們真的嗅到了初春的味道。
2014年11月29日,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與上海市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聯(lián)合舉辦了“第五屆博和法律論壇”。而論壇的主題:“改革 機遇 使命——司法改革與刑事辯護”,便是對當今法治建設進程的最好詮釋。正如上海是律師協(xié)會刑事業(yè)務研究委員會主任、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東品律師所說:“中國夢,離不開法治夢。法治興,則國家興?!鴽]有刑事律師參與的司法改革,是不可想象的!”
是時代的驅(qū)使,亦或是信仰的感召,本次論壇,聚集了全國各地司法機關、法學會、高校、律師協(xié)會的領導、專家,全國各地律師及媒體代表等共計180余位嘉賓參會,就司法改革與刑事辯護的互動關系,展開了熱烈的探討。觀點的沖突、思想的碰撞、職責的對立、追求的統(tǒng)一。不同角色的法律人之間,就司法改革后,檢、法、律師的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與專業(yè)建設三大核心問題,發(fā)表了卓有價值的見解。
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王協(xié):“刑辯環(huán)境喜憂參半,辯護權(quán)保護事關重大?!?/span>
王協(xié)局長作為律師行業(yè)的領導,對司法改革中律師作用的發(fā)揮寄予厚望:
上海律師的刑事律師辯護情況可以說喜憂參半,喜的是上海律師參與刑事案件的總量在逐年的遞加和上升,憂的是刑事案件律師參與率總體上仍顯偏低。刑事訴訟正確度和公正度,可以更為直觀的反映和檢驗司法改革的成效,為確保刑事訴訟領域司法公正,需要對原有的司法體制和機制進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充分保障律師的刑事辯護權(quán)。近年來發(fā)生重大影響的案件有很多的成因,其中之一就是律師的辯護權(quán)沒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律師的意見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上海市政法委研究室主任施偉東:“還原司法本色,加強職業(yè)共同體建設”
作為本輪司法改革中唯一獲得通過的改革方案的參與制定者,施偉東主任介紹了上海改革方案的方向與價值:
職業(yè)化和專業(yè)化是今后法官、檢察官隊伍的基本方向。法官、檢察官、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的分類管理方案,為上述目標提供了基礎制度支持。司法機關進一步去行政化、去地方化是改革的大方向,人財物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可以有效排斥司法地方主義及其機關對司法活動的柑橘,使得司法機關的職能進一步回歸法律執(zhí)行者與裁判者的角色定位。同時,法官遴選委員會中律師的參與,從優(yōu)秀律師中遴選法官、檢察官等制度設計,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建設的進一步加強提供了平臺。
上海律協(xié)刑事業(yè)務研究委員會主任、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林東品:“沒有律師參與的司法改革是不可想象的”。
作為刑辯律師界的領軍人物,林東品律師表達了律師界關注改革,推動法治的決心與希望: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國的底線。而刑辯律師則是維護社會公正的重要力量,因此刑事司法改革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刑辯律師的高度參與,沒有刑辯律師的高度參與的刑事司法改革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從未像今天這樣如此高度刑事辯護,如此高度關注刑事司法改革,如此高度關注中國的法治進程。
我們深知中國法治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探索、切實的實踐,無畏的擔當,刑辯律師在當中應該責無旁貸。我們真誠期待通過各位專家學者和律師同行們的廣泛努力,為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帶去刑辯律師的聲音,并就此推動后司法改革時代,刑事司法如何完善開放性思維,推動社會各界對刑辯律師的責任與使命廣泛關注,推動刑辯律師更好應對司法改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
中國刑法學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憲權(quán):“司法改革與刑事辯護是互動關系”
劉教授從學者角度,就司法改革與刑事辯護的關系問題展開了論述:
刑事司法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中之重,而重視與保護辯護權(quán),發(fā)揮辯護律師的作用,是刑事司法改革必須正視的問題。以外的冤假錯案中,律師往往都提出了比較充分的無罪辯護理由。而正是因為司法機關對律師意見的默示,才釀成了一起起冤案。需要注意的是,司法改革對律師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改革的大方向,對律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執(zhí)業(yè)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如果改革成功,刑辯律師必將是改革的受益者,因此,今天,我們應當充當改革的堅強支持者。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必有曲折,甚至會有倒退,方向固然重要,但改革的決心,亦是成敗的決定因素。
中國刑事訴訟法學泰斗,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導樊崇義:“學好全會精神,找準角色定位”
作為法學界的泰斗,著名刑事訴訟法學家的樊崇義教授是司法改革領域的專家,其指出:
刑事辯護律師,在當前社會的變革當中,特別是依法治國決議發(fā)表以后,要有新思維、新思想,律師的認識問題,要有新的看法。要結(jié)合自己,準確為自己定位。刑事辯護律師是建設法治社會,實踐公平正義的主力軍,是社會主義法治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是人權(quán)保障事業(yè),特別是監(jiān)督人權(quán)司法保障制度的主體力量。為應對司法改革后的新環(huán)境,律師必然面臨三個挑戰(zhàn):一是訴訟結(jié)構(gòu)的變化使控辯對抗加強,律師的地位作用突出;二是偵控一體化后,公、檢二方的合力使得律師的對手更為強大;三是主任檢察官、審判長負責制和錯案終身追究制必將使得庭審的權(quán)重增加,律師在庭審中的發(fā)揮與案件結(jié)果直接關聯(lián)。此背景下,律師應當做好三個轉(zhuǎn)型:(1)從無效辯護轉(zhuǎn)向有效辯護。(2)從實體辯護優(yōu)質(zhì)辯護轉(zhuǎn)向?qū)嶓w和陳述相結(jié)合的辯護。(3)從無罪辯護轉(zhuǎn)向良心的辯護。
檢、法、律師各抒己見,獻計改革: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長肖晚祥: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是我國訴訟制度的巨大進步
上海市虹口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張建:檢察官不應以威風壓人,而應以威信服人
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思維:以司法改革的推進助力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形成
三人談:
制度——司法改革與刑事辯護制度革新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處副處長薛?。簷z察機關應當樹立與律師合作的理念
隊伍——檢法職業(yè)化與刑事律師隊伍建設
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蔡正華律師:專業(yè)化與團隊化是司法改革后刑事律師的必由之路
專業(yè)——以審判為中心與刑事律師專業(yè)應對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二庭審判長李長坤:程序辯護與把握證據(jù)能力是審判中心主義模式下刑辯律師的重要基本功
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傅建平:刑辯律師要看好天氣(緊跟法治環(huán)境)、聚好人氣(抓好團隊建設)、接接地氣(全面廣泛掌握各類知識)
中國刑法學科奠基人,華東政法大學功勛教授蘇惠漁:法治之路走得太長,但我們依然堅持!
作為新中國的第一批法律人,四人幫案的辯護人,蘇惠漁老先生的總結(jié)講話充滿著深深地囑托與殷切的期望:
改革是歷史的必然,現(xiàn)在不改革沒出路,要建設民主法治國家,必須改革。這是一個歷史的大潮。機遇對我們歷史來講,我們可以說給予我們更多的壓力,更多的工作的空間,使命就是對我們提出了更加新的要求。而司法改革當中,刑事辯護律師,大有可為。我們所倡導的司法改革,到底路在何方?到底有沒有希望?應該承認,近幾十年來,司法改革,實際上一直是在進行當中。但是像這次四中全會那樣,把它提高到黨的一次代表大會中的決議還從來沒有過。三中全會談過,四中全會繼續(xù)再談,這是一件大事。實事求是地說,我們還是有進步的”。最后,蘇惠漁教授滿懷希望的說道:“很遺憾我們的路走的很長,但我相信,路在前方,盡管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按這條路走下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改革之路,必是一條光明之路,亦是一條暗夜之路;法治之路,必是一條光榮之路,亦是一條荊棘之路。法律人之名,必帶給我們榮耀,亦帶給我們責任。就讓我們以法律之名,立此為誓:前路漫漫、任重道遠、堅守追尋、夢想必達
文:
王思維 (上海博和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上海律協(xié)刑委會秘書)
[版權(quán)聲明] 滬ICP備17030485號-1
滬公網(wǎng)安備 31010402007129號
技術服務:上海同道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技術電話:400-052-9602(9:00-11:30,13:30-17:30)
技術支持郵箱 :12345@homolo.com
上海市律師協(xié)會版權(quán)所有 ?2017-2024